? ? ? ? 我每天上下班坐地鐵需要2個多小時,剛開始坐地鐵時都會覺得時間好長??!為了把這段時間變得充實一些,快樂一些,,我開始在地鐵里聽書,。或站著或坐著,,把“微信讀書”軟件點開,,戴上耳麥,開始我奔波而充實的一天,。
? ? ? ? 《正面管教》是我最近在閱讀的書籍,,它也是排名第一的教育類書籍。作者深入淺出地介紹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為,、認知、教育等方面的理論,,使我能知其所以然地明白書中所介紹的正面管教方法,。
? ? ? ? 讀了《正面管教》后,我受益匪淺,,不管是對自己孩子的培養(yǎng)還是對學生的教育,,我都從中學到了不少可操作性的,而且非常有效的方法,。我覺得值得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借鑒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 ? ? ? 第一,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yǎng)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yè)成績。這是這本書的一個大前提,,也是一個宗旨,,如果我們能帶著這個前提走在教學的道路上,相信,,我們在對待學生的問題上,,出現再大的問題,都能通過正面管教的方法得到解決或真正的改善,,而不是越來越糟,。 ? ?
? ? ? ? 第二,理解以下四種錯誤目的:1.尋求過度關注——錯誤觀念:只有在得到老師的關注時,,學生才有歸屬感,。2.尋求權利——錯誤觀念:只有當學生自己說了算或至少不能由老師對我發(fā)號施令時,我才有歸屬感,。3.報復——錯誤觀念:學生得不到歸屬,,但他至少能讓老師同樣受到傷害。4.自暴自棄——錯誤觀念:不可能有所歸屬,,我放棄,。這幾種發(fā)生在學生中的錯誤目的其實是他們行為不當的真正的內在原因,也是他們出現問題的內在驅動力。
? ? ? ? 但作為老師,,我們往往只能看到學生們的負面表象,,而看不到表象的實質,很多問題也不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其實,這或許就是我們的很多學生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錯誤的原因,。如果我們老師能真正解讀了孩子行為背后的東西,也許許多問題我們處理起來就會容易的多,,也會更有效,。
? ? ? ? 第三:自尊。讀了這本書,,使我對我們以前常常掛在嘴邊的自尊有了新的認識,。我相信,如果我們認為自己能夠給予學生自尊,,實際上就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一場“給孩子自尊”的運動延續(xù)至今,,內容包括我們課堂內外經常運用的贊揚、快樂小貼紙,、笑臉以及孩子做“今天最重要的人”,。這些都可以是好玩兒而無害的,只要孩子不認為自己的自尊取決于外在的他人的評價之中,。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孩子可能就會變成“討好者”或“總是尋求別人的認可”。他們學會了觀察別人的反應來判斷自己行為的對錯,,而不是學會自我評價和內省,。他們培養(yǎng)出來的是“他尊”,而不是“自尊”,。我們能為孩子做的最有益的事情,,就是教他們學會自我評價,而不是讓他們依賴于別人的贊揚或觀點,。這一觀點對我在孩子的教育上有很大啟發(fā),。
? ? ? ? 第四,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如果我們能夠牢記,在不良行為的背后,,是一個僅僅想要有所歸屬并且不知道該怎樣以一種恰當,、有效的方式來達到這一目標的孩子,我們對不良行為就會有不同的感覺,。而且,,仔細審視一下是否是老師的行為招致了孩子相信自己無多歸屬或沒有價值,也會有幫助,。如果我們能正確認識到孩子的行為是以目的為導向,,并意識到孩子行為背后的目的首先是尋求歸屬感和價值感,我們對待孩子的不良行為的態(tài)度就會不同了,,我們就不會以為孩子總是在故意搗亂,,總是喜歡跟我們對著干,而且也該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或者傷害了孩子的感情,才招致孩子缺乏歸屬感和價值感的,。
? ? ? ? 第五,,犯錯誤是學習的好時機。我們自己要學會、而且也要教孩子學會把錯誤看做一個讓人興奮的學習機會當我們把錯誤看作一個學習機會而不是什么壞事時,,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就變得容易多了,。正像大多數成人和孩子一樣,即使我很明白應該怎么做,,可有時卻不一定能照著去做,。
? ? ? ? 《正面管教》這本書,它不僅僅是一本育兒,、育生的指導性書,,還是指引我個人成長的書籍。有時我會反復讀它,,相信它能引領我在生活和工作中都走得更遠,。慢慢地,上下班的路途也不覺得漫長了,,希望自己能堅持下去?。ㄋ哪昙壗M ?錢珍)